英特爾支持未來30年的物聯網發展,愿景是希望凡是用到計算的地方都用到英特爾的芯片。
垂直維度指各種細分市場,包括安防、成像、軍事/航空、游戲、醫療等。英特爾選擇重點行業支持。

水平維度尋找共性,需要互聯,例如不同廠商的設備能夠互聯互通。
遠程管理方面,2025年全球有500億設備互聯,大部分在遠端,不可能派人去現場維護、配置和管理,需要有遠程管理的手段。這與傳統互聯網不同。傳統上,服務提供商提供相應互聯網服務,用戶用自己的終端主動到云上享受這種服務,服務提供商不是終端設備的擁有者,沒有權利和責任去管理終端。物聯網則不同,服務的提供商也是前端設備的擁有者,可了解前端設備狀況,并及時進行升級,以及了解采集的數據。
保護方面,例如機器人不能傷害人。
數據分析:可進行深度分析。
安全:包括身份認證,包括數據的安全(防止采集被篡改與保存完整性等)。
應該堅持開放性。歷史上,PC領域,Intel、IBM等構建PC標準,不同的廠商之間的產品互聯互通,服務器領域,大量標準服務器,存儲、通訊領域,采用通用產品,取代了傳統的專用設備。

物聯網時代,也應該是開放標準來構造物聯網環境。
因為有不同的應用,需要不同的計算需求。英特爾提供多種處理器產品,從低到高分別是Quark、Atom、Core、Xeon。

在此值得強調兩個亮點。
首先,之前是微處理器,現在也做MCU(微控制器)——今年11月,公司發布了三款第二代Quark,屬于可連接傳感器的MCU,三款新Quark分別是Quark D1000、Quark D2000、Quark SE。
英特爾還提供物聯網網關,現在可以做物聯網設備、物聯網傳感器解決方案,涵蓋了物聯網的完成了整個的端到端。
英特爾還提供了基于芯片的網關參考設計(下圖),基于三大處理器:Quark、Atom、Core;另外還有協議棧,完成物聯網的橫向需求,主要由子公司風河(Wind River)開發。

另外為了推動標準,支持兩種物聯網標準:OIC(開放互聯聯盟),促進設備互聯互通,OIC不僅有標準,還有基于標準提供開源軟件;IIC(工業互聯網聯盟),Intel、GE、IBM、Cisco于2014年共同發起,旨在收集工業互聯網所需要解決的一些需求,以及這些需求對應的解決方案,以測試的方式進行驗證,然后將成功經驗推薦給業界。
物聯網系統。過去是垂直的物聯網,不同的應用有很少的交集。垂直發展中會存在重復建設。因此有共同的橫向元素,60%~70%是可以復用的,例如:數據安全、可管理型、數據集成和分析、API管理、硬件平臺、開發人員工具等。因此可以把這些共同的元素提取出來,打造橫向平臺,幫助物聯網的橫向擴展。

英特爾物聯網部正在做平臺化的方案,2014年推出英特爾物聯網平臺的邏輯定義(見下圖)。其中模塊,英特爾做其中一部分模塊和產品,例如網關,與傳感器連接的MCU,部分軟件、云接口等。

最后張宇介紹了兩個案例:面向遠程患者監控(RPM)的物聯網,北京友誼賓館的高效能源管理方案。
英特爾不斷推動全新芯片和解決方案的發展,借助英特爾物聯網平臺,英特爾正在重塑物聯網解決方案。另外,物聯網不是一家企業就可完成的,需要更多的企業參與,生態系統對交付解決方案而言至關重要。